现在位置: 首页 > 今日视点 > 正文

一位基层扶贫干部的心声

来源:原创 发布者: 阅读:4567 时间:2020-09-01 09:33:02

我叫胡鑫,现年44岁。2016年9月18日,怀着一份对扶贫工作的热爱,我来到公桥乡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说熟 […]

我叫胡鑫,现年44岁。2016年9月18日,怀着一份对扶贫工作的热爱,我来到公桥乡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说熟悉,是因为我在县直机关过多的听到公桥负面消息,说陌生我对脱贫攻坚政策知之甚微,还不知道公桥乡的脱贫攻坚是什么样子。于是,我扎实学习,尽快熟悉业务,全面进入角色。

公桥乡地位洪河洼地,全乡辖十个村(五个贫困村和五个非贫困村)252个村民组,6.07万人口,耕地6.5万亩,共有18个党组织,954名党员。2014年,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43户9993人(当时贫困发生率17.43%)。贫困户很大一部分人员因病、因残、因学导致贫困。到乡报到后,我放弃周末休息,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并结合当时在全乡范围内开展的“村村过、户户清、项项核”入户调查工作,我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各村自然庄组别和贫困户的分布情况,第一时间向乡党委政府提出全力做好村出列、户脱贫资料整理、产业扶贫资金核对上报、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光伏及其它项目申报选址的工作报告。

正当我满怀信心,斗志昂扬的全身心的投入脱贫攻坚工作时,2016年底,家属身患癌症,儿子还在上高一。我是继续干下去,还是向组织提出辞去,我思想斗争激烈。我也曾经挂职到乡镇,我也明白乡镇工作的艰辛。我是一名农村的孩子,参加工作一直在民政部门,经常接触的多为弱势群体。每当看到贫穷和乞求的眼神,我宁可不吃也要救助他们。习总书记提出:“小康路上不能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这次下乡扶贫也算尽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下乡前我也暗下了决心。我做妻子的思想工作,争得她的理解,和时间赛跑。坚持白天工作在乡镇,早晚接送孩子和照顾她的责任,没有向组织提任何困难和问题。四年来,我记下了二十多本工作日志,用脚步踏进了每一户贫困户的家门,也对公桥这片土地爱的更深沉。

2017年4月23日,县委崔书记在鹿城镇刘楼村走访调研时提出:“扶人扶智扶精神”。我认真思考,结合下乡半年来对扶贫工作理解和认识,向县扶贫办建议:脱贫攻坚不仅要“扶人扶智扶精神”,而且要“脱贫脱困脱俗气”。从此以后,全县上下秉持“扶人扶智扶精神、脱贫脱困脱俗气”的工作理念,“三网”建设补足了阜南县“拔穷根”的短板,农村最好的房子是校园和医院,阜南县的医改模式全国试点,全县90个贫困村出列、19.2万人脱贫,阜南县“贫困县”的帽子一去不再复返。

几年来,我抓住每一次督促检查机会,均亲自带领乡扶贫办同志,采取不打招呼,直接入户调查方式,重点督查走访当年脱贫户、产业实施、健康教育资助和项目建设等阶段性工作的落实情况,现场拍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到村,跟踪督办村制定整改方案、措施、时限。每次督查走访结果均作为“月考评、季通报、年考评”的重要参考依据。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全乡干群共同努力,全乡产业发展不断提升,美丽乡村扎实推进,环境整治成绩斐然,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在2018年,5个贫困村均全部出列,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由2014年的2843户9993人,降到尚有79户193人未脱贫,贫困户发生率为百分之零点三二。

版权说明:凡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依法追责!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