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导报记者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之六
本报讯(工商导报全媒体记者 季思华 实习记者 程梓桐 薛良 季标 李天为)一垄垄刚刚翻过土待以蓄水的藕塘;一行行刚刚栽下的大棚瓜苗;一棵棵刚刚喜获丰收的大白菜;一朵朵刚刚破土而出的双孢菇……
2021年2月6日(农历腊月二十五),记者沿着淮河颍上县南润段一路向东 ,走在为保淮河上游以及下游安澜去年开闸蓄洪被淹的邱家湖、姜塘湖行蓄洪区内,看到的到处呈现出的人勤春来早,乡村振兴忙的景象。
“俺家6口人,儿子在外打工,老伴得脑血栓不能劳动,我在这大棚里打工每个月收入2000多元,老板对俺非常好,工资每月正常发”。润河镇双洋村新庄自然村54岁的脱贫户陈章秀见到记者采访时一边栽着西瓜苗一边高兴的打开了话匣子。
同濛洼蓄洪区一样,地处淮河中游的颍上南润段、邱家湖、姜塘湖三大行蓄洪区,每当淮河抗洪进入最危急的时刻,这三大行蓄洪区人民就会用开闸蓄洪的壮举诠释“舍小家为大家、舍局部顾全局”的伟大意义。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颍上县3处行蓄洪区累计大小行洪45次,经济损失约62亿元。为削减淮河洪峰,确保两淮能源基地、京沪交通大动脉、淮北大堤及沿淮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立下汗马功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润河镇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县委县政府“一加强三提升”的工作要求,认真抓好乡村振兴工作,润河镇土地71540亩,截止目前,已流转4500万亩,在围绕着乡村振兴这一主题,认真做好产业兴旺这篇大文章。目前,该镇有稻虾混养26000亩,瓜蒌2000亩,大棚种植9000亩,精养甲鱼600亩,精养鱼塘3000多亩,畜禽养殖占地有3000多亩。同时 ,该镇还利用广大青年外出务工学到的经验以及积攒的人脉来做好沪皖浙对接,积极融入长三角。如今,全镇有256个专业合作社,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一步,我们镇党委政府将围绕乡村振兴这个主题,认真做好引导和服务这项工作,集中精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润河镇党委书记吴家乐接受工商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俺从公司刚建立起来时就在这家农业基地打工,不仅脱了贫,一家5口人生活很幸福”。在王岗镇金塘村姜塘湖内的安徽嘉瑞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在采摘芦笋的脱贫户唐新侠介绍。唐新侠所说的这家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老板名叫罗应利,20年前,老罗就开始承包姜塘湖土地,种植生态农业成效不仅显著,还带动贫困户就业45人全部脱贫,去年,姜塘湖行洪水后记者见到他时还是一脸的无奈 ,因为他去年辛辛苦苦种植的260亩芦笋、200亩羊肚菌和刚投入使用的秸秆仓储中心化为乌有。而今,身为省人大代表、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他不甘失败,重整旗鼓,洪水退后,平整土地,再建大棚,及时复工复产。“去年芦笋三块钱一斤,今年市场行情非常好,卖到二十元一斤”。老罗高兴的介绍。

“我们大棚种植的近千亩大白菜最近喜获丰收,由于我们大白菜品种好,味道正,被合肥双岗菜市场定点为大白菜供货基地,不愁销路”。厂房大门口这边是剪布条给大白菜当捆线,田间大棚内哪边是一派采摘装运大白菜的繁忙,而种植大白菜的王岗镇蔡郢村金德勇家庭农场的小老板这时却走到记者面前谈起他的创业致富经来。
据悉,王岗镇去年夏季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开闸蓄洪给这里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但是灾情过后,镇党委政府在县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生产救灾、恢复生产、生产自救,而且从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入手,把产业的恢复做好。并提出要把湖区变成产业基地,把产业基地打造成美丽景区,目前,湖区土地流转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全镇有农经企业4家,家庭农场53家,专业合作社107家,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了全镇农业的提质增效。
“我身后的大棚有几百亩,种植的有娃娃菜和大白菜,同时,我们还与合肥市有关菜市场联姻结对,把蔬菜直销到合肥市场。除此之外,还有我们的竹笋、羊肚菌等种植大户,在他们的带领下又发展了许多的蔬菜种植。带动了很多的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虽然在这凛凛寒冬之中,但我们依然感到浓浓的春意,看到了这里的一片生机。所以,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在巩固好脱贫攻坚的成果基础上,紧紧围绕着乡村振兴全面的开展工作,真正按照要求,把湖区打造成基地,把基地打造成景区,结合我们的乡村旅游来发展经济,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真正做到农村美农民富,农民的小日子过得越来越美好,为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王岗镇党委书记汪涛介绍。
查看西瓜苗长势的赛涧回族乡周台村村民夏怀全告诉记者。

“我租了54个大棚种植双孢菇,其中36个大棚租给贫困户,对这些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和产品回收,每个温室大棚可以收入2万元左右,产品经过福建省漳州市一家外贸出口企业深加工后主要出口到欧美等国家”。赛涧回族乡绿源家庭农村负责人郎树章说。
据介绍,2020年洪水退后,赛涧回族乡首先启动了复工复产、灾后重建,目前,湖区的沟渠田林路基本整修一遍。同时,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点,该镇在2021年重点做好乡村振兴,企业发展镇篇文章,把企业发展作为基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环保农业,湖区这一块重点发展经济,目前,已形成五千亩草坪基地,两千亩龙虾基地,并新发展了三百亩的西瓜种植。“下一步,我们结合水的优势重点发展山水产业,目前,已经意向签订一千亩芡实种植合同,把我们原有的双孢菇基地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扩大群众受益,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赛涧回族乡党委书记蒋敬好信心满满。

记者通过对颍上县南润段、邱家湖和姜塘湖境内的润河镇、王岗镇和赛涧回族乡一天的深入采访发现,奋战在大棚内、田野中的这些乡村振兴排头兵年龄基本上都是八零和九零后,有这些年轻有为学历高,头脑灵活眼界阔,乡村振兴闯大潮的年轻人,相信,不久的将来,颍上境内这几个行蓄洪区一定会成为淮河岸边的明珠,乡村振兴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