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工商导报全媒体记者 季思华 实习生 陈欣 黄一夫)“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省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的重要回信,激励和鼓舞了阜阳各地种粮大户的热情和信心。
端牢饭碗,守住粮仓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立国之本。七月的阜阳农田里,玉米、大豆、水稻、花生正在阳光的滋养、种植户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习近平总书记给太和县徐淙祥的重要回信犹如一股夏季的微风吹遍了颍淮大地,吹到了农民的心坎上。
“习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更加增强了我的种粮积极性,去年我流转了1100亩土地,上半年我种小麦获得了大丰收,下半年我种的是玉米,你看这玉米的长势,秋季肯定又是一个大丰收。”临泉县高塘镇郭桥村种粮大户孙世才蹲在玉米地里自信地指着玉米苗介绍说。
孙世才在玉米田里向记者介绍玉米长势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确保谷物基本自给自足、口粮绝对安全”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的新粮食安全观。只有把中国种子牢牢攥紧在自己手中,才能更有信心和底气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粮食安全,科技先行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连日的降雨让田间充满了湿润泥土的味道,刚刚接受雨水洗礼过的农作物还残留着雨珠,甚是喜人。放眼望去,这片地却与其他玉米地有所不同,既有玉米也有大豆,询问下得知这是临泉县高塘镇魏庄村种粮大户牛朝田承包的土地。
牛朝田向我们做了简单介绍:“这是玉米大豆间作混合套种种植模式,也是我们这里今年才推广的新技术,我试种了几百亩,先获取经验,争取能把这项技术推广给更多的农民,提高咱们的粮食产量。”据了解,玉米大豆间作套种套种技术既能使玉米不减产,还能让大豆高产,提高产量的同时又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一粒小花生也能做出大文章。在农业科技创新的路上,花生也不能落伍。阜南县柳沟镇徐猛不仅是一名种粮大户,同时也是阜南县花生产业化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在他的花生深加工厂大院内,一排排整齐的花生种植收割工具格外显眼。
徐猛在向记者介绍机械的用途
“看到习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我十分感动,这也给我们种粮大户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在“”两强一增”的指引下,我们坚持科技强农,自己培育的花生种已经通过了国家农业部的正式颁证。”徐猛站在机械高兴的笑着说。对于机械强农,在服务中心可以提供160套耕种相关的设备,通过先进的技术已经托管了6700亩花生地。对于下一步的计划,徐猛拿着实验室里的育苗,信心十足地说:“我们要扩大规模,通过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花生的质量和产量,为全县的花生种植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路过阜南县蒙洼下游的郜台乡时,几个人的身影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他们蹲在水稻田边一起讨论着,原本干净整洁的裤脚上沾满了泥土。随后,他们以路边的桥墩为桌面,共同签下了一份协议。经过聊天了解到,这是安徽农业大学与村以及种粮大户签订的一份农业技术推广协议。
农业帮扶协议签订
在聊天中,阜南县蒙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厚海热情地说道:“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真是给我们种粮大户打了一针“强心剂”。我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水稻品质,发展有机大米。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农业科技帮扶,一定可以把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再提高。”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进农业现代化不仅要靠农业专家,还要靠广大农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现代化,也要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要让农业科技创新的春风吹到田间地头,要把中国饭碗端得牢,守得住。
多种粮、种好粮,共奔富裕生活
“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寥寥数语,字字珠玑,道出了广大农民真真切切的心声。细雨蒙蒙,阜南县苗集镇前进村的一片水稻田里,一群农民正干得热火朝天。光着双脚,身披雨衣,聊天声老远便能听见,但仔细一看,他们的手却一刻也没有停下。
农民正在田里干农活
“我今年流转了430多亩的土地主要种植旱稻。今天正好下雨地湿这些周边的群众正在帮我移栽水稻,这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邵庆狼是这片土地的承包人,说完他便转过身继续干活。雨水虽细,但他的上衣已经被打湿,光着的双脚早已被泥土包裹。带动村民一起富裕,带动更多的农户种好粮、多种粮是邵庆狼的心愿,也是他的目标。
而在阜南县苗集镇毗邻的柳沟镇的一片花生地里,黄土园村种粮大户周盼正在为在花生地干活的农民发雨衣。锄头一次又一次地挥起又落下,一颗颗杂草也被清除。
村民正在花生地里锄草
面对镜头,周盼坚定地说:“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太和县种粮大户的重要回信,让我增加了干劲。我主要种植高油酸花生,大规模种植也给附近的村民还有脱贫户提供了就业机会,他们正在帮我锄草。”周盼擦了擦手上的泥土,笑着继续说道:“下一步,我要利用现代农业科技,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还要带动村里的小农户一起发展农业,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仓禀实,天下安。在夏日的阜阳大地,从一亩三分地到大规模种植;从单种玉米到玉米大豆套种;从杂交水稻到绿色有机大米;从一人增收到带动村民获利,到处是一派守住群众的“粮袋子” ,鼓起农民的“钱袋子”,打好粮食安全“主动仗”,为国家粮食安全作保障的热火朝天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