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今日视点 > 正文

“醉三秋”的前世与今生

来源:原创 发布者: 阅读:222 时间:2017-12-09 18:35:47

我打小最熟悉的味道是酒,而不是别的什么,诸君是不是很奇怪呢? 因为从小有胃病,我父亲5岁那年便开始喝酒,一直喝 […]

我打小最熟悉的味道是酒,而不是别的什么,诸君是不是很奇怪呢?

因为从小有胃病,我父亲5岁那年便开始喝酒,一直喝到死。这已经算是很奇葩的事了,酒仙刘伶死而复生谅也不至于5岁开喝吧?放到现在,绝对是惊悚新闻一个。我奶奶大约也已无计可施,只好放任她的宝贝独子拿酒当药来治病。她每天给5枚铜钱,我父亲便自己去镇上买酒喝。

大了后,他开始自己酿酒。我小时经常目睹他在家酿酒,做各种实验。我的卧室便是他的酒坊兼储藏间。他做的是浙江一带流行的黄酒。其实就是米酒。我印象最深的最容易失败的是做粬。他失败过很多次。当然,他最后也没办法确保百分百成功,但做出来的酒已经算是我们当地最厉害的了。好在他也不卖,只是自饮自乐。每当他胃病发作时,酒是最好的治疗药物。他的胃病年轻时曾经吐血盈盆,还是蛮厉害的。但奇怪的是,老了居然给他治好了。酒的功劳应该很大的。我父天两顿酒,一喝就是一两个小时。我上大学那一年,他送我去杭州。

次日出门找乡亲,大约酒瘾发作了,在路边小店,借着打电话,迫不及待叫店家来上二两酒并一碟花生,站着如孔乙己般就把酒喝完了。这是喝酒速度最快的一次。

不过,他喝了一辈子酒肝没喝坏,也是奇事。而且更奇的是,他从没醉过一场。有一回,乡下人终于碰到一瓶茅台酒,我们全家郑重其事地坐下来喝,包括我的两个兄弟和我,我父亲一口下去,眉头一皱,吐出一句话来——这茅台,可真不好喝。

老人家如果来到杜康村,喝一杯绵软柔和的“醉三秋”,大约会有另一种表现。他断不会如刘伶,店家三碗不卖,说喝了三碗酒就得高卧不起醉你没商量,刘伶这痴人碰到这种事荷尔蒙就会突然大分泌,他是拼死也要喝的,还怕醉酒?果然三碗下去,他就醉如三秋了;而我们家这位老爷子,只怕拼死也就喝两碗——这两碗下去能不能让他醉一回呢?很有可能。我父亲一生没有过醉酒史,未免不是种遗憾;他只培养出一个酒徒便是我母亲。有一回我看着她老人家趴在桌上,嘴里叨叨着,倒也很可爱。那是我们家里难得一见的醉酒景观。

话说我这个越国人,身为酒鬼的女儿,有一回来到颍州地界,那是丁酉年三秋日。草虽长却未枯,风已冷并未寒,菊花儿正开得灿烂。有车接我们去杜康村。那杜康村就在颍州东南地带,出城二十里光景。如果不是有人说起,我压根不知道这里还有一个杜康村。真的是那个大名鼎鼎的造酒宗师杜康先生吗?应该是的。这个村名叫杜康,并不是现在取的,而是其来已久,至少杜康村人都不知道这是何朝可年的事了。可以佐证的是,在杜康村的边上还有刘伶村。魏晋“竹林七贤”的酒仙刘伶。刘伶和杜康,历史上的两位奇人,就曾经在两个村子里隐居过。一个是造酒宗师,一位是饮酒狂人。世上事没有比这更让人瞠目结舌的了。

杜康村人世世代代以造酒维生。做酒是他们祖传的产业,特别发达,村里还遗有杜康烧酒的痕迹。不久前有人还挖出一口深井来,当年造酒用的。据介绍,杜康村原有十二口水塘,这些水塘当年都连在一起,这是极其罕见的。现在因为新农村建设有的水塘已填平,但仅存的几口水塘里也还能觅到一点别样的气息。有人在杜康村里的水塘边垒起一个亭子,纪念他们的老祖宗杜康,夏天坐在亭子上十分清凉,居然连蚊子都没有一个。而出了水塘,蚊子就成群结队了。水塘里还听不到青蛙的鸣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谁也不知道。

出了杜康村,再往南边走一走,有一条缓缓的河流横在秋阳下,我们站在坝上,眯着小眼看那条有点壮阔的河流,三几个农民站在我们身后,指指点点,说对面就是刘伶渡。老先生当年就是从那个渡口过来的。而刘伶渡斜对面一个高坝上,便是著名的凤凰台。以前曾有凤凰落脚于此。高台上有一奇石,在夜里会闪闪发光。这块奇石后来被过往游人偷走,从此凤凰台也日益没落,到现在连一块像样的石头也没有了,只有空空落落的高坝还在看着过往的舟船。当年,这里曾经是“日有千帆过,夜有万盏灯“的热闹地带。

话说西晋年间。身高仅一米五、长相奇丑的名士刘伶先生驾着鹿车来此游学。颍河是条长达六百多公里的浩荡河流。上接黄河,下注淮河,历史上舟帆往来不断,是条重要的商贸河道,却也是洪涝频发的河流。这里的居民喜好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且酒风骠悍,没一个男人不喜欢喝酒的,此地甚至连麻雀也会喝三两呢。这里酒旗招展,酒坊林立,向有酒国之美称。刘伶一到此地,如入酒林,喜欢极了,他不再到处游学,而是觅一居处,住了下来。

这刘伶在酒界可是大名鼎鼎。他是沛人,即今皖省濉溪县西北人,与嵇康、向秀、阮籍、阮咸、山涛、王戎合称“竹林七贤”。曾做过建威参军。在做建威参军时,有一天他光着身子在家中喝酒,有人闯了进来,见他这副样子,进也不得退也不得,言语间他行为乖张颇多指责。只见刘伶大大方方地反击道,“我以天为衣以地为席,有何不可?是你钻到我裤裆里来了……”

晋武帝司马炎曾向刘伶讨教如何治理国家?结果刘伶的回答是,“无为而治”。晋武帝领悟不了“无为而治”的精义,反怪罪刘伶没本事,提不出办法来,便把他免了职。碰到如此皇帝,还有什么抱负可以施展呢?刘伶从此之后索性以酒释怀,避居乡野。他经常驾着鹿车,车上置一壶美酒,有仆人荷锄跟随。这仆人为什么要荷锄跟随呢?原来家里人担心他这样纵情喝酒,早晚会出事。刘伶说“死便埋我”。就是说我死了让仆人随便一埋了事。人生态度如此潇洒,端的是天下第一人。

刘伶一路走一路结交高人,这“竹林七贤”便是在路上结识的。他们都酷爱喝酒,行为任性,做事不拘法度,却都很有才华。奇怪的是,“竹林七贤”中,刘伶官最小,连生卒年月都不详,但却只有刘伶一人得到了善终。李白有诗赞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说的就是刘伶。

刘伶写过《酒德颂》。“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以万顷为须臾……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唯酒是务,焉知其余。”这一看便是说他自己。因为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对他每天纵情饮酒不无非议,刘伶写下此赋,算是他的正式答复。刘伶说像他这样每天陶醉酒中,“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人生还有什么比这种生活更美好的呢?这诗,写出一种潇洒自得之趣,深为后世称道。

话说有一天,杜康后人来到刘伶村卖酒。那个卖酒的人很奇怪,最多只卖两碗,不肯卖三碗。刘伶闻香而至,看到这条奇怪的规定他火大,也好奇,说他今天一定要买三碗,不喝完三碗酒他不走。卖酒的是个瘦弱的小青年,见拗不过他,只好卖他三碗。但声明,三碗酒喝下去非醉不可,到时别怪他。嘿,刘伶偏不信邪。他端起先喝一碗,嗨,这酒入口绵软,酒味特别,倒也世上罕见。他细细品味,喝光了一碗,忍不住叫起好来,“我老夫走南闯北喝过无数酒,这酒入口清冽,回味绵软甘爽。好酒。再来一碗。”这第二碗他喝得慢了下来,喝一口酒吃一颗花生,谈点闲话,两碗酒喝完,感觉舌头生津通体舒畅全身熨帖。乘胜追机,“来第三碗!”这第三碗快喝完时,酒劲上来了,刘伶感觉头昏昏,身子重起来,赶紧一口喝完策马回家。没想到一回家便睡倒。而且这一睡,便是三天。

三天后醒来,刘伶疑为“已过三秋矣”。遂把此酒呼为“醉三秋”。因为这次醉酒时间之长,是从来没有过的,家里人都担心死了,但醉酒感觉又好,是他一生中从未有过的,刘伶对酒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新境界,他让仆人裁纸磨墨,援笔立就,写下千古名赋《酒神颂》。
杜康后人数日后得知前几天喝此酒的那个丑老头子就是酒仙刘伶,回家醉了三天才醒来,还把这酒叫成“醉三秋”,亦拍掌称好。因为此酒自杜康发明以来,一直没有名字,现在无意中却得此佳名,还是刘伶命名的,真是天意。便把它正式定名为“醉三秋”。

这就是“杜康酿酒刘伶醉”的典故,“醉三秋”由此得名,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宋朝大文豪欧阳修任颍州太守期间,便喜饮“醉三秋”。现在的“醉三秋”和刘伶喝的“醉三秋”虽然时间上已过了那么久,却还是完全的古风。明朝的酒窖仍在,古法酿造的“醉三秋”,也因此声名远播。(作者为散文家,«新安晚报»副刊主编)

(记者马丽春)

版权说明:凡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依法追责!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