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今日视点 > 正文

太和:民营成为全县经济发展“主力军”

来源:原创 发布者: 阅读:1321 时间:2019-07-15 20:14:09

本网讯 (工商导报记者季思华 实习记者程梓桐 薛良 特约记者 史浩然)近年来,太和县民营经济已成为该县财政收入 […]

本网讯 (工商导报记者季思华 实习记者程梓桐 薛良 特约记者 史浩然)近年来,太和县民营经济已成为该县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截止2017年底,民营经济占全县GDP比重达到68%,民营经济在一产、二产、三产中占比分别为36.6%、96.7%、48.7%。目前,太和县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总量攀升、结构优化、创新引领、投资升级、声名远扬”的良好态势,连续四年获全省民营经济先进县市区和全市发展民营经济考核第一名。

一、经济总量持续攀升。2018年,全县民营企业发展到11115家,个体工商户51687户,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2563户和7411户,增速分别为44.8%和24%,注册资金累计达到947.7亿元;缴纳税金32.96亿元,占全县税收总额的96.08%;2018年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中,太和县有大华、长江、陶庄湖、一帆、银丰、富泰、康盛、宏瑞、晶宫等9家企业榜上有名,入围企业总数位居全市前列,晶宫、大华入选营收百强名单;长江、陶庄湖、大华、晶宫入选纳税百强名单。富泰、银丰、康盛、一帆、宏瑞入选进出口百强名单。华源荣获2018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2018安徽企业100强。

二、发展结构显著优化。民营经营领域不断拓宽,已从初期的商贸、餐饮、建筑等传统行业逐步向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不断拓展和延伸,2017年,民营经济在全县一产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和三产服务业(营利性服务业)分别占比100%、60%。全县生物医药、绿色新能源、发艺文化、塑化筛网等工业产业已发展成为该县四大经济支柱产业,2017年,民营经济在全县工业占比96.7%。

三、创新发展蹄疾步稳。2018年,该县3家企业获批省企业技术中心,13家获批市企业技术中心;6家企业获批省专精特新企业,11家获批市专精特新;10家企业获批省级新产品;1家企业获批安徽精品;1家企业获批安徽省成长型小微企业;1家企业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企业获得“创客中国”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1家企业获批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安徽省十大优秀企业十大优秀产品。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0家,中小微科技创新型企业33家,入库在培高新技术企业36家,全县专利申请累计总量达1356件。3家企业获批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6家获批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9家获批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5家获批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1家企业获批安徽省数字化车间。

四、民间投资激情高扬。2018年,全县民间投资完成130亿元,增长39.1%,占全县投资比重达到73%,民间投资活跃度呈逐步提高的趋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两大新兴领域的民营投资势头较好。2018年,全县出口达46家,且均为民营企业,实现出口3.29亿美元。2019年1-2月份,全县进出口4580万美元,增长0.97%,其中出口3776万美元,增长34.25%。

太和:民营成为全县经济发展“主力军”

五、社会影响逐渐扩大。民营企业提供了全县90%以上的就业岗位,成为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在脱贫攻坚“百企帮百村”中,一大批民营企业捐钱捐物、帮项目送技术,体现了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华源荣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药品交易会“标杆企业”,其董事长王军荣获“纪念改革开放40年医药产业风云人物”。王军等18名企业家入选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阜阳市百名优秀企业家名单;悦康凯悦总经理于峰等13名企业家入选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阜阳市百名优秀创业人才名单。截至2018年底,全县民营企业共有安徽名牌产品10个、阜阳名牌26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31件、市知名商标26件,安徽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4家,民营企业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太和:民营成为全县经济发展“主力军”

【聚焦统筹领导,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针对太和县民营经济发展路径主要是由农转商、以商促工、工商联动等特点,该县把民经济发展置于全县经济大格局中,因势利导,从宏观上把握方向,引导十万农商大军依托市场优势和资金积累进军工业,经过多年培育,形成了现代医药、发艺文化、塑化筛网、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

太和:民营成为全县经济发展“主力军”

二是强化协调推进。成立太和县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谋划、综合协调、系统推进。落实考核奖惩机制,连续5年对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职能部门进行考核评比,实行重奖重罚。

太和:民营成为全县经济发展“主力军”

三是积极打造“企业家社会”。2014年提出打造“企业家社会”口号,每年召开民营经济表彰大会,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在兴县富民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全社会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共识。太和:民营成为全县经济发展“主力军”

四是建立“亲”“清”政商关系。变领导为引导、变管理为服务,在全社会厚植服务企业、尊重企业家的土壤。探索制定政商交往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划清“安全区”,鼓励干部大胆服务企业、与企业家正常交往。

【聚焦创新支撑,撬动民营经济活力迸发。】
一是创新驱动。大力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采取联合攻关、共建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共办经济实体或共建人才培训基地等方式实行产学研联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

太和:民营成为全县经济发展“主力军”

二是品牌驱动。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明确产品技术的研究方向,通过技术创新活动,创造出适合需求侧的适销产品,持续开展“增品种、提品质、产品牌”活动,使市场需求得以满足。

太和:民营成为全县经济发展“主力军”

三是资本驱动。通过助保贷、抵押贷、税融通、“4321”政银担等多种形式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截止2018年底,有112家企业进入助保贷企业池,共放贷133批次85800万元,目前助保贷余额共38家,2.14亿元;政府拨付固资贷风险补偿铺底金2000万,放贷企业5家,放贷金额8100万元,已审批6家企业金额9600万元。

四是“网+驱动”。推进智能制造,推广机器人、数字化改造,打造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加快“两化融合”进程,加快培育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互联网+制造业示范企业。建立电商销售平台,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太和:民营成为全县经济发展“主力军”

【聚焦政策引领,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能】
一是政策执行落地落实。通过“放管服”、降成本、商事制度改革、减税降费、金融支持、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各方面政策的落地落实,打破了“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的阻隔。

二是政策宣讲音量高昂。深入开展“四送一服”,把政策直接传递到企业,帮助企业解读政策、熟知政策、运用政策。

三是制定政策广泛参与。凡制定涉企政策,都征求了企业的意见,有些会议研究相关议题,都邀请了企业家列席。

太和:民营成为全县经济发展“主力军”

四是出台政策有力有效。2019年先后出台了《太和县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共太和县委 太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椿樱英才计划”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的实施细则》《中共太和县委 太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要素保障。

【聚焦法制保障,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一是完善诉求通道。建立民营企业投诉维权平台,畅通反映诉求渠道,健全申诉维权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民营企业投诉中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是提供咨询服务。引导建立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民营企业律师服务团等公益性服务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法律服务,为民营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证据保全等法律服务。

三是荡除黑恶势力。依法加大经信领域“扫黑除恶”力度,监督不停、打击不止,坚决根除欺行霸市等扰乱市场经济的行为,营造规范有序的经营环境。已搜集线索三条,目前立案两条,办结一条。

四是建立容错机制。对首次、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了容错机制。

五是提升企业家地位。大力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家事迹,使他们在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事业上有作为。

【聚焦精准招引,确保招人招商齐头并进】

一是提升招商精准化。遵照“增链补链强链”原则,招商向产业链中高端方向瞄准;大力实施“太商回归”凤还巢工程,锁定200多家太和籍医药生产商、5万多家医药经销商开展亲情招商、乡情招商。该县成立了“太和之友联谊会”,目前已收录太和籍的在外成功人士、企业家295人。

二是提升引智高端化。坚持引技与引人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健全“引、育、用、留”人才政策体系。提升招企规模化。立足“龙头+配套”原则,与“北上广深”等城市招商部门对接其溢出的优质规模企业,同时紧盯世界500强、全国500强企业。成功引进投资45亿元的北京四环科宝太和保兴医药健康产业园项目;奥能、普惠等新引进大型企业已投产。

【聚焦服务升级,重点目标推进令出如山】

建立“1+4”重点目标任务指挥体制,由县委、县政府相关负责同志牵头成立1个总指挥部和4个重点工作指挥部,并实行“四大产业”(生物医药、绿色新能源、发艺文化、塑化筛网)链长制,定期调度,严格监督。

一是建立营商环境工作指挥部。县委书记任指挥长,推动、改进、完善行政审批,切实提升企业审批效能;受理、交办及问责群众、企业反映突出问题;制定并实施督查、考核奖惩,全面督查县委、县政府布置工作落实情况。指挥部下设优化环境专班、督查考核专班,分别由县纪委书记和县组织部长任组长,通过监督考核,全面提升工作效能。

二是建立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挥部。由县长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的拆迁安置工作专班,为民营企业新建续建项目落地建设、“产城融合”建设、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保驾护航。

三是建立乡村振兴指挥部。由县委副书记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的产业发展专班,大力发展传统农业和特色产业,并不断延链、补链、强链,盘活乡村资源,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业往乡村下沉,厚植乡村民营经济发展新土壤。

四是建立新型工业化推进指挥部。组织部长与常务副县长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4个专班。其中,国家级开发区创建专班,全面促进开发区发展,争创国家级牌子,为全县民营经济争取更优的创业发展平台;招商专班,完善招商政策体系、招商队伍、招商方式、落地机制、目标考核,全面提升全县招商引资力度和精度,为民营经济注入新活力;工业项目建设专班,针对解决项目落地和建设所遇问题,为企业提供“贴身服务”,在规划、土地、建设、环评等方面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发展清除“路障”;金融工作专班,针对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问题,定期开展政银企对接,让资本驱动企业快速成长。

五是建立“四大产业”链长制。由县四套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负责同志担任产业链招商“链长”,分析把握全县四大产业市场动向、研究制定产业宏观政策,并提出产业发展意见,落实县委产业发展工作部署,与“1+4”重点目标任务指挥体系合力推进我县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聚焦结构优化,明确产业企业发展格局。】
在特色集聚的基础上,以大企业为龙头,与产业链相配合的大批企业不断聚集,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布局特色产业集聚。县开发区集聚发展医药产业园,南部集聚发展高档人发产业;肖口园区集聚发展再生铅综合利用等节能环保业;城关园区集聚发展工业滤布产业;马集园区集聚发展人发产业;皮条孙集聚发展绳网产业;税镇、高庙园区向开发区西部靠拢集聚发展木材建材家居业;李兴园区集聚发展十大皖药桔梗加工产业。培育行业领军企业。通过“战略重组、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技术改造、上市挂牌”等方式,支持贝克、德信佳、银丰、富泰、恒宇、太平洋等企业扩大生产、提高技术含量、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知名品牌;加快天能、超威、理士、奥能项目建设进程,推进开发区绿色新能源产业基地战略重组步伐,锻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全县累计挂牌企业12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四板挂牌企业120家),挂牌企业数位居全省前列。2018年全县工业规模企业新增58家,总数破400家大关,达401家,增加数、总数均居全市第一。提振创新创业活力。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业,开展推进企业申请一般纳税人工作,积极推进个转企、小转规、商转工“三转”行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聚焦园区建设,打造民营经济发展平台】

创新管理体制。以经济开发区为主导,整合肖口有色金属循环经济园、城关工业园等工业聚集区。

园区跨越升级。完成绿色新能源基地发展规划,投资2.6亿元,开工建设园区路网等基础设施。稳步推进肖口园区战略重组,引进了天能、超威、理士三家上市公司与肖口园区再生铅企业进行战略重组,成立3家再生铅企业,并陆续开工奠基。配套设施升级。

产城融合深入。持续推进开发区卫星城建设步伐,工业大道已竣工,和谐大道、太和大道、颍阳公园正在工程收尾阶段施工;公交线路、路灯在工业园覆盖面持续提升。

基础配套升级。完善了两园融合路网工程及污水、供水管网和绿化等。尤其对建成区,在配套固废处理、集中供气、供水、供热、污水处理和供电、移动、电信等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加快了步伐。

“近年来,太和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制造强县战略,以工业強县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习总书记召开关于民营企业座谈会以来,县委、县政府营造营商环境着手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进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实施了“四化四驱”为主抓手的转型升级战略,以园区生态化、产业基地化、企业规模化、招引精神化,创新驱动、品牌驱动、网+驱动、资本驱动等四化四驱来推动民营经济的全面发展,从政府服务政策的出台、融资人才的招引,各种要素的完备诸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铺垫良好的环境。我们从16个执政部门抽调了200多名干部对401家徽商企业进行服务全覆盖,点对点进行帮扶,从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融资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两年来,通过“四送一服”的大力开展,企业反映良好,企业诸多的各项问题得到的很好的解决,16个部门组成的26个小分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帮助了企业扫清了发展中的障碍,目前全县企业反映问题逐渐减少,集中体现在融资和人才上,县委、县政府最近又出台了人才招引计划,而且对金融环境的改善也拿出了新的举措,我们相信,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的领导下,民营经济发展必定有更辉煌的明天。”太和县经信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裴育接受工商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版权说明:凡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依法追责!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