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今日视点 > 正文

徽故事:河北馆陶杞柳客商火烧眉毛,安徽阜南如何破解燃眉之急?

来源:人民日报安徽频道 发布者: 阅读:3463 时间:2020-03-14 18:03:59

“想不到苗集镇干部执行力这么强,服务企业复工复产的工作真是细致入微”。3月1日,从河北馆陶赶到安徽阜南的张尚啸 […]

“想不到苗集镇干部执行力这么强,服务企业复工复产的工作真是细致入微”。3月1日,从河北馆陶赶到安徽阜南的张尚啸,看到租用的近千亩土地已经种上杞柳,喜极而泣,心中的忧愁瞬间烟消云散。

徽故事:河北馆陶杞柳客商火烧眉毛,安徽阜南如何破解燃眉之急?

去年七月,张尚啸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安徽阜南县有“中国柳编之都”的美誉,恰巧自己又常年从事杞柳种植与加工生意,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张尚啸决定在苗集镇杏集村投资建设千亩杞柳基地。

张尚啸购置的杞柳苗,先期已种植百余亩,余下部分打算过完年种植。然而,计划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杞柳在清明节前一周必须种完,否则会影响一整年的计划,损失可能会在50万元以上,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后果难以想象。”2月8日,还在河北的张尚啸给阜南县苗集镇党委书记于旬拨通了电话。

“别担心,我来给你想办法。”于旬二话没说,直接把近千亩的杞柳种植任务揽了下来。刚放下电话,他就召集杏集村干部商讨对策。“当务之急是找到可以立即上岗的人。”

阜阳市人口众多,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今年受疫情影响,不少务工人员赋闲在家,无法外出就业,于旬灵机一动,干脆就把目标锁定在这些人身上。“刚开始,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我们比较谨慎,招工范围比较小,集中在杏集村”,于旬说:“接完电话的第二天,我就跟村干部一起到村里,挨家挨户摸排情况,给他们宣传用工信息。”

“老百姓还是比较积极的,因为在家里没有收入,也不能外出打工,能有活干,能挣点钱,何乐而不为呢?”与此同时,于旬还抓住这个用工机会,招收了一些贫困户进入用工队伍,一方面解决人员紧缺问题,另一方面也给他们提供创收途径,帮助其早日摆脱贫困。

“于书记,让我们干活可以,但是我们的健康安全怎么保证,天天出门,我们的口罩、消毒液肯定不够用。”面对村民的疑问,于旬也早有准备。

“我们镇上企业众多,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就考虑到了往后企业复工复产的问题,特意找了一个关系比较好的朋友,从外省买了五千个口罩,和一些消毒用品”,说到这,于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毕竟工作了这么多年,对镇上的情况也很了解,所以就提前做好了相关准备。”

为了减少人员聚集,也为了加快种植进度,于旬给在外地的张尚啸建议,把1000亩地划分10个种植区,分区作业,每个区选出一个“班主”,每天提前来到地里,专门负责给上岗的村民测量体温。“现在气温也在逐渐升高,我们就省去了覆盖地膜的这个环节,再给村民进行一些简单的技术培训,他们马上就能熟练操作了。”于旬说。

眼瞅着,复工的形势在一天天好转,没想到新的问题又摆在了于旬的面前。“于书记,我们的工资谁结,这都干了几天了,也没见到钱,不会让我们白干吧!”原来,杞柳基地的老板一直在外地,啥时候能赶回阜南谁也不知道,村民的心里也渐渐犯起了嘀咕。

“你们是我招来的,老板不在,这笔钱我先掏了,绝不会让大家白忙活。”为了保障村民的利益,于旬和杏集村的村干部一起,自掏腰包,直接把工资以现金的形式交到村民手上。

“健康安全有保障,工钱也一分不少,大家的主动性一下子就起来了,活越干越有劲,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八十五的任务量,预计可以提前半个月到达预期指标。”于旬自豪说。

“要不是镇村领导和村民们帮助,我的创业路早就走不下去了,有了于旬书记这样‘保姆式’的服务,我必须百般努力,带领更多的群众发家致富。”张尚啸信心满满,他决定今年拉几个合作伙伴一起,再流转一千亩地,在苗集镇杏集村开办一座标准化的杞柳工艺品厂,拉动当地就业,以实际行动回报苗集镇人民的厚爱。

版权说明:凡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依法追责!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