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工商导报全媒体记者季思华 陈东海 通讯员 张雪芹)在阜阳市颍东区,一场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深刻变革正在发生,在这里,优化营商环境不是简单的服务升级,而是发展方式的系统性重塑。通过构建“服务+”矩阵,这里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谋划的服务迭代;打造“创新+”引擎,完成了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发展转型;培育“生态+”赋能,形成了从单点突破到协同共进的产业格局。
“服务矩阵”: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
“从协助成立到投产不到4个月,这样的‘颍东速度’让我们惊叹!”安徽普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明田指着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介绍,在颍东经开区的精准帮扶下,该企业实现了签约即开工。
安徽普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员工正在加工零件
颍东经开区创新构建的”五员”服务体系(为企服务专员、驻企联络员等),让企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武明田深有感触:“公司成立后,政府部门有求必应,不仅帮我们招聘了30多名技术工人,还全程协助或代办各项审批手续,保证了我们生产线的及时运转。”
数字虽然枯燥但它是最有力的证明:2024年,颍东区在全市率先选派为企服务“五员”393人,解决企业问题1068个,累计解决企业诉求1068件,同时,2024年,颍东区盘活闲置低效用地239亩,亩均税收达12.76万元,同比增长12%,皖北首只10亿元绿色食品产业基金落户更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创新引擎”:从”制造基地”到”智造高地”
昊源化工集团是阜阳化工领域的代表性企业,通过深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这家传统化工企业实现了从精细化工再到前沿化工新材料的华丽蝶变,年销售收入突破160亿元。
这样的转型故事在颍东这片投资创业创新热土上不断推陈出新,精彩上演,通过聚焦智能制造、绿色食品、化工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颍东经开区促进区内一大批企业实现飞跃式进步:安徽普赢投资6亿元的机器人减速器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8亿元;健诺生物研发的口溶膜生产线每小时产能达60万片;万谷力安电气加大在直流断路器、新能源领域研发和数字智能制造方面的投入,2025年效益保持快速增长,今年一季度实现销售额6400万元。
健诺生物员工正在打包产品
创新动能加速科技产业集聚,2024年颍东经开区科技型企业培育实现新突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80家,同比激增44%,创新主体呈现”井喷式”增长。产学研融合结出硕果,26项合作协议落地生根,带动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5亿元大关。更令人振奋的是,11个前沿科研项目成功入驻安徽高等研究院阜阳分院,4个重点项目入选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标志着区域创新能级实现质的飞跃。
“生态赋能”: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进”
“政府创新的‘星期六会商’机制就像项目推进的’加速器’,帮助我们打通了用地审批、配套建设等关键堵点。”万谷力安电气董事长李卫平深有感触地说,”这种‘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让我们真切感受到颍东营商环境的温度,投资信心倍增!”
万谷力安电气员工正在核查零件参数
数据印证了企业的获得感:2024年,颍东经开区招商引资实现”量质齐飞”——新引进超亿元项目47个,总投资额达174.3亿元;省外到位资金95亿元。
颍东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释放出强劲的”乘数效应”,涌现出经济磅礴发展的“生态动能”。2024年,颍东区民营企业撑起区域经济”大半边天”,化工新材料、绿色食品、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贡献了全区84.9%的规上工业总产值;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市场主体,累计减免税费1.66亿元,惠及企业8852户次;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实体经济,通过”政银担”模式投放贷款26亿元,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职能转变,从”政策洼地”到”制度高地”的能级跃升,从”单一服务”到”生态营造”的理念革新,以制度创新为基,颍东经开区不断释放发展红利,用营商环境”软实力”铸就了颍东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下一步,颍东经开区将围绕‘全链条服务+精准化赋能’深化营商环境优化,重点升级‘五员’服务体系,推行‘网格化+专员制’;聚焦智能制造、食品加工产业,通过‘腾笼换鸟’盘活闲置土地,实施‘链群引育’工程;创新‘标准地+承诺制’改革,配套‘拎包入驻’方案;完善法治护航体系,优化涉企执法检查。力争2025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达1.5%,打造皖北产业高地。”颍东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鑫接受《工商导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