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用患者熟悉的语言,把重阳节“插茱萸、吃糕、盼安康”的习俗,变成“秋天里和家人有关的小事”。更把“爱自己,也爱身边人”的心意,悄悄种进大家心里。墙上贴着手绘的菊花、茱萸简笔画,有人轻声说:“原来我小时候插过的‘香香草’,就是茱萸啊……”

二、“指尖温暖,从头爱老”:重阳梳头剃头活动
在封闭病区经常能看到这样温馨的画面:护士小姐姐变身“Tony 老师”,手持理发推子为患者修剪头发。这是精神科为特殊患者定制的“从头焕新”计划。 护士轻轻执起梳子,为老人理好鬓角的碎发;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有指尖相触的温度,把“敬老”的深意,藏进每一次轻柔的梳理里。

三、“指尖温暖,从头爱老”:重阳梳头剃头活动
“三、二、一,开始!” 活动间里,夹豆子比赛热闹开场。小小的豆子,在筷子与指尖的配合下,慢慢挪向杯子中。有人屏息凝神,有人小声加油,原本安静的病区,漾起阵阵欢笑。

四、滚瓶大战:“滚”走压力,“滚乐”出欢乐
长者们手握瓶子,小心翼翼地向前推动,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的笑容。每当瓶子稳稳停在某个礼物前,现场便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参与的每位长者都兴奋地领取自己亲手赢得的奖品。患者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久违的童真与快乐。看着老人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我们深感此次活动的意义所在。

五、气球持久战:看谁坚持到最后
在这一方温暖的空间里,我们以气球为媒,开启一场充满童趣与活力的互动。无需顾虑技巧,不必纠结输赢,只需跟着气球的节奏,轻轻一拍,让烦恼随气球的跃动消散,让欢笑在病房里蔓延。一个小小的气球,承载的不仅是空气,更是快乐、健康和一份“不服老”的年轻心态。

六、手工折五彩菊花: 把“秋意”折进掌心
彩纸在指尖翻飞,转眼化作一朵朵绚烂的“菊花”。有人折出金黄的“秋韵”,有人叠出粉白的“清雅”,然后把这些亲手制作的“菊花”,插在病房的窗台、摆在治疗室的角落——原本素净的空间,瞬间被秋的生机填满。

七、集体才艺展示:重阳共舞,心向暖阳
我们以舞蹈为桥,打破病房的边界,让旋律传递温暖,让舞步唤醒活力。没有华丽的舞台,却有最真挚的陪伴;没有专业的编排,却有最动人的绽放。每一个舒展的动作,都是心门缓缓打开的声音;每一次默契的跟随,都是彼此慰藉的力量。愿这支舞,不仅是才艺的展示,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彼此的鼓励,让每一位伙伴都能在舞步中感受陪伴,在温暖中向阳而行。这一刻,他们不再是“患者”,而是闪闪发光的“自己”。

八、茶歇时光:喝杯菊茶,尝块点心
菊花茶的清香在病区弥漫,香甜的点心摆在瓷盘里。大家围坐在一起,小口啜着茶,小声聊着天,话题从“今天的游戏真好玩”,到“明年重阳我们再一起过”……这片刻的茶歇,是忙碌后的松弛,更是“家”的滋味。


在精神科封闭病房,重阳节不止是一个节日,更是一次“爱与陪伴”的郑重表达。我们用一场活动,把“温暖”具象成梳发的指尖、游戏的欢笑、手工的温度……让每一位身处这里的“家人”知道:即使在封闭的空间里,爱与希望,也从未缺席。(来源:太和县第二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