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导报全媒体记者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之七
题记:2020年夏季,阜南县蒙洼19万人民饱受多年一遇的蓄洪灾害,2021年新春佳节,庄台人年过的如何?2021年2月11日(农历大年三十),工商导报全媒体记者新春走基层一行对他们进行了实地探访。
庄台人家年味浓
“十个菜,一个汤,鸡鱼肉蛋全端上,这样的生活像小康”。这是记者大年三十上午11:40分在蒙洼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村民刘之彬家看到的场景。据了解,蒙洼庄台人过年的风俗习惯是年三十午饭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菜喝酒,除夕晚饭是家家户户吃饺子和汤圆。刘之彬家有8口人,3个子女常年在外打工,由于老两口多年来都患有各种疾病,小儿子过年回来陪陪父母,其它两个孩子积极响应政府疫情防控号召,异地就地过年。“多亏政府合作医疗政策好,要不然俺老两口早就死了。政府还给俺当家的安排在庄台上打扫卫生解决公益岗位就业增加收入,加上孩子们在外打工赚钱今年收入也不赖,庄稼被淹的损失也全部补偿到位。前几天,政府又给俺送来米面油和慰问金”。刘之彬的妻子陈敏告诉记者。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举国上下严阵以待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之时,蒙洼干群又迎来齐心协力战胜洪涝灾害的考验。 洪水退后,为了确保群众年底总收入不减少,曹集党员干部牢记总书记来蒙洼视察时的殷切嘱托,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引导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鼓励群众种植经济作物,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出台相关信贷优惠政策,扩大就业岗位,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为了让庄台上的群众生活得到保障,春节前,曹集镇蓄洪补偿款已全部打卡发放到户,冬春救灾物资也已发放给生活困难户。“下一步,我们将以抓好基层党建为引领,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规划(庄台)乡村旅游,提升庄台文化,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带领群众全面奔小康。”曹集镇畜牧站站长、利民村包点干部孙广海表示。
喜搬新区换新容
客厅里的方桌上摆放着水果、瓜子和烟茶,阳台上挂满鸡鸭鱼肉等年货,各个房间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这是大年三十下午两点多,记者在蒙洼最下游的郜台乡下河口安置新区75岁刘店村殷台自然村村民朱记平家看到的一幕。朱记平是2016年脱贫户,以前住在狭窄拥挤的庄台上,出行十分不便,去年11月份搬进国家异地搬迁安置的60平方一室一厅的新房子。“孩子们在外打工响应政府疫情防控号召都没有回家过年,俺老两口今天午饭4个菜1个汤小酌了两杯,这日子好的很”。“你看这新区住得不仅宽敞明亮,环境卫生也好,水电路配套设施齐全”。见到记者采访,老两口你一言她一语开心的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近年来,地处蒙洼最下游的郜台乡党委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扬长避短,,根据蓄洪区特点安排群众生产生活,同时,引导和鼓励乡亲们逐步搬离出去,确保蓄洪区人口不再增多,实施了居民迁建工程,一期380户且全部拿到钥匙,二期1490户即将竣工,迁建的主要是内湖庄台户,让留在庄台的住的舒服,搬迁到新区的更舒服,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一要服务好小区居民,把小区打造的更加宜居;二要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大力发展适应性农业,做好水资源这篇文章,让群众的日子过的越来越红火。”郜台乡副乡长、下河口安置区负责人吴宇介绍。
敬老院里话心声
大院子里老人们围在一起晒着太阳吃着花生瓜子和水果,食堂里的“大厨”正在为老人们的除夕年夜饭忙得热火朝天。蒙洼敬老院里孤寡老人们春节过的怎么样?当天下午五点半左右,记者来到了郜台乡敬老院。

“上午,我们为敬老院十几位老人做了一大盆红烧肉、一大盆鸡肉、一大盆鱼伴豆腐汤、一大盆鸡蛋汤,今天晚上不仅菜给上午一样,还包了好多饺子,再让管喝酒的老人喝一点”。正在炒菜的敬老院食堂管理员说。
“俺每天三顿饭鸡鱼肉蛋换着吃,每天的生活给过年一样,这都是共产党的好政策,才让我们这些孤寡五保老人过上好日子”。老人们围在一起一边吃着除夕年夜饭,一边七嘴八舌向记者唠叨起自己的心声。
“目前,我们敬老院一共有19位五保老人,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的71岁,其中有2个因眼睛失明行动不便,由于过年,今天,一部分老人被侄子侄女等亲戚接了回去。政府为了让这些老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安度晚年,投资建了两栋两层高的新敬老院大楼,每个房间都配有空调、卫生间等设施,现在大楼装修基本完工,不久,老人们将搬进新居,到时候生活环境会更好”。17年来,带领妻子负责敬老院日常工作,为老人们兢兢业业,无微不至服务的郜台乡敬老院业务院长汪义作说。
采访结束后,蒙洼庄台上已华灯初上,院落里年味飘香,田野里泥土芬芳……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春潮涌动,振兴正酣的一幅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