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临泉县滑集镇:从信访变信任,“有事找书记”解码基层“疑难杂症”

乡村振兴2025-10-28 12:21:312830
“这块地的事儿说开了,俺这心里就亮堂了!”近日,临泉县滑集镇朱集村村民老崔在村委会,和邻居握手言和。一场因田地边界引发的纠纷,在镇村干部的现场丈量、耐心调解下,终于圆满解决。老崔的这块“心头石”能落地,正是滑集镇扎实落实推进临泉县“有事找书记”工作机制的生动体现。一张小卡片,打通办事“快车道”“以前有点事,不知道找谁、去哪找。现在好了,卡片在手,打个电话就有...

“这块地的事儿说开了,俺这心里就亮堂了!”近日,临泉县滑集镇朱集村村民老崔在村委会,和邻居握手言和。一场因田地边界引发的纠纷,在镇村干部的现场丈量、耐心调解下,终于圆满解决。老崔的这块“心头石”能落地,正是滑集镇扎实落实推进临泉县“有事找书记”工作机制的生动体现。

一张小卡片,打通办事“快车道”“以前有点事,不知道找谁、去哪找。现在好了,卡片在手,打个电话就有人帮着解决。”老崔口中的“宝贝卡片”,是落实县级机制,在全镇26个村发放的“有事找书记”便民服务卡。卡片上,村书记、各部门负责人的电话一目了然。发卡片是第一步,关键是要让电话打得通、事情有人办。为此,滑集镇在落实中创新提出了“114工作法”,通过开好一场会、记好一本账、做到“四用心”,确保群众诉求“找得到、传得快、有人管、能解决”。镇上定下规矩:党政班子成员轮流坐班接待,周末也有人值班。镇党委书记韩静带头“带案下访”,直接下到村里,走进院里,现场看、现场问、现场定,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   

据了解,今年以来,通过这套务实的工作法,该镇每月平均解决各类群众诉求100多件,真正实现了“服务群众不打烊”。一场田间雨,测出干群“真感情”解决老崔的问题,过程比结果更暖人心。

十月的天,阴雨不断。为了不耽误农时,彻底弄清老崔反映的地界问题,镇村干部当即决定:“雨不大,现在就去量!”田埂泥泞,一行人冒着雨,拉尺子、记数据、打木桩,衣服湿了也顾不上。老崔看着心疼,赶紧从家里拿来几把雨伞,追着给干部们撑上。“我真没想到,下着雨你们还能来给我处理问题!”老崔的话很朴实,却道出了群众的真实感受。干部脚下沾满泥土,群众心中才能装满信任。这场雨中的测量,量的不仅是土地尺寸,更是民心的温度。这正是“有事找书记”工作机制强调深入一线、高效服务要求的生动写照。

一次握手言和,换来群众“满意指数”,在朱集村的调解室里,老崔和邻居在协议书上按下了手印,在镇村干部的见证下,两人双手紧紧握在一起。会议室里,笑声代替了争吵,理解化解了隔阂。“为俺这事,没少辛苦你们,感谢你们!”老崔紧握着镇村干部的手,一遍遍道谢。在落实“有事找书记”工作机制过程中,滑集镇针对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高频问题,严格落实“一个案子、一名领导、一套方案”的包案制,一件事跟到底,不解决不撒手,今年以来,有效化解了各类信访问题,群众满意率稳步提升。“有事找书记”成了化解群众矛盾的“金钥匙”。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滑集镇党委书记韩静说,“群众来找我们,是信任我们,‘有事找书记’要真管用才对得起这份信任。”

“下一步,滑集镇将继续深化落实“有事找书记”工作,用好用活“114工作法”,以实效持久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真正把“有事找书记”,打造成一座密切干群关系的坚实桥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换来群众真真切切的满意。”韩静表示。(季思华 宋铭杰 韩媛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jinri0558.com/45.html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